四川清代遂寧人張問陶(船山)不僅是清代杰出詩人、詩論家,也是著名書畫家。在繪畫方面,張船山除了花鳥(另文專門介紹),他還長于山水、人物。
一、張船山的山水畫
張船山的山水畫具秀逸之趣,膠盡時畦[1]。清代著名大畫家法式善贊船山云:“峨眉秀色鐘吾友,詩畫當今無對手?!辈滔嘤馈锻╆幷摦嫛废戮碓疲骸皬埓絾柼?,山水雖非專門,秀逸之趣能脫盡習氣,寫生亦思致瀟灑,機趣翩然。”李浚之《清畫家詩史》戊上云:“山水秀逸,寫生亦筆致瀟灑,”盛大士《溪山臥游錄》云:“張船山太守問陶,詩名重于海內,畫特其余事也。然山水深得古法,折枝鷹鳥,蒼秀得神。余于虎觀齋中見其所畫奇石,獨開生面?!笔⒋笫俊断脚P游錄》卷四云:“山水深得占法,折枝鷹鳥,蒼秀得神。余于虎觀齋中見其所畫奇石,獨開生面”[2]。王伯敏說他的山水在清代后期“稱美當時畫壇”[3],還有如:張問陶山水之超逸,享名於嘉慶、道光之間[4],甚至有專家認為他是描摹山水的大家,排列于歐陽修、蘇軾、楊萬里、范成大、袁宏道、袁枚之后[5]。林則徐《為楊子堅鑄題張船山問陶畫冊,即次冊中韻》、陶澍《張船山太史游吳時曾與楊子堅談詩生公石上子堅歷久不忘因繪為圖》對船山繪畫稱贊不已。1933年前后,有人建議齊白石先生畫一幅北京天橋風物圖,齊白石說:“從前張船山畫過《天橋春望圖》,我就不必續(xù)貂了”[6]。這些可見張氏之山水畫不同凡響,只是他本身畫名就為其文名、詩名等所掩,其山水畫少有人所知,研究者幾乎沒有。
張船山一生繪山水甚多。據《張問陶書畫年譜》記載,他27歲即作《山水》單片,其后有繪小景的《詩痕跡圖》,30歲作《丹鳳朝陽》圖。32歲作《山水》手卷,37歲作《天橋春望》圖,《松石》軸,44歲作《桃溪放棹》立軸,設色絹本。又作設色《山水人物》立軸,絹本。45歲作《山水扇面》鏡心,設色紙本,49歲作《葑溪小筑》(四段),卷,設色紙本,《古洞仙猿圖》立軸,50歲數時作仿文征明山水立軸,水墨紙本[7]。另外,1795年,畫許渾《山雨欲來風滿樓》[8]。惜其山水今日大多不存,傳世墨跡甚少。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有一冊張船山繪《續(xù)西涯詩意圖》冊[9],由李初梨(1900-1994)捐獻,風格飄逸雋秀,形神疏朗,展現了船山習畫早期的特點。西涯在明代名臣李東陽(1447-1516)的京城故居附近,即今天的積水潭[10]。居住于西涯附近的蜚聲乾嘉年間的著名文學家法式善仰慕李東陽之才學人品和功業(yè),為和李東陽西涯雜詠的詩意,嘉慶三年(1798)法式善作《續(xù)西涯雜詠十二首》,用的是東陽詩中五言絕句的韻律,題為積水潭、匯通祠、什剎海、凈業(yè)湖、李公橋、松樹街、慈因禪院、蝦菜亭、慧果寺、豐泰庵、清水橋、詩龕。此后,交友甚廣的法式善在與友朋的西涯雅集中常請人圖繪西涯,并征索題詠[11]。而且自嘉慶二年(1797)始,每年的六月九日為東陽做壽,召友于西涯雅集唱和,征索西涯圖及西涯圖題詠,繪圖題詩者眾[12]。張問陶《續(xù)西涯詩意圖》冊就是這樣產生的[13]。此冊繪于1798年,張問陶時年34歲。
《續(xù)西涯詩意圖》冊十二頁,每頁縱27cm、橫20cm x ,紙本設色[14],每頁都有船山行書抄法式善《續(xù)西涯雜詠十二首》的詩文,揮毫瀟灑,詩末鈴印船山的閑章如“拾得”“放下"“天真”“知足不辱”“游戲”“鴻爪,“妙悟““禪說”“如無文字”“心太平”等。十二頁圖均鈐印“小西涯齋”。從畫風來看,氣韻趨于簡約淡雅,設色恬美清新,逸筆草草又頗得神韻,有一種小潑墨的雅興。這12頁,除開“西崖詩意圖冊之積水潭”(之一)可以歸入花鳥畫以外(另外介紹 ),其余11頁均為山水,如《凈業(yè)湖》頁,地平線被抬至畫面三分之二高處,表現了凈業(yè)湖上聚居的人家,過著綠樹環(huán)繞的幽靜生活。張問陶并未用波光表現湖水的廣闊,而是在虛白中點綴荷葉與荷花,構思巧妙極盡天趣。如《豐泰庵》頁(之十),作者按照梧門的詩意表現了豐泰庵的風景,門前蘆葦塘,墻角檜柏樹,唯獨沒有詩中的白發(fā)僧,而以兩匹嬉戲飲水的白馬替代,有馬即有人,這種虛虛實實的手法不僅體現在繪畫技法上,也體現在繪畫的立意中,甚妙。
張船山西崖詩意圖冊之豐泰庵
紙本設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款識:門受蘆葦風,檐滴檜柏露。蕭然白發(fā)僧,半生狎鷗鷺。豐泰庵。
《湖山宦興圖》,紙質,縱33厘米、橫61. 5厘米。四川遂寧市博物館收藏。此圖是船山為慶幸弟出任浙江主簿而作,以抒懷堂弟旗山上任出峽之情景。畫平林疏樹,遠山映簾,茅屋臨江,江水洶涌、馱船急去,有日瀉千里之感。用筆放縱、瀟灑,筆墨交融,淺降設色,頓生秀逸之氣。題名用隸書模寫“湖山宦興圖”五字,下附行書題款:“嘉慶庚申二月旗山主簿弟之官浙江,作此送之。老船。”后拓白文方印;“張問陶印”,在題名后有題跋詩一首,計114字,筆法豐潤,險勁中追求平夷,變化有致,自然天成[15]。
《山水冊》頁,12幀,昆侖堂美術館藏[16]。畫四時景物。每幅畫上都有題詩,作小行書數行。作于嘉慶十年(1805年),正是張問陶繪畫創(chuàng)作達到鼎盛時期的作品。雖然所畫都是山水,但風格不同,或水墨或青綠,其自題“乙丑春三月余遴疾,杜門謝客,枯坐小齋,寂寞無寥,偶擬古法十二幀以遣清興之意耳。其草率處未免貽笑方家”,正是他此時心境與畫境的表現。
另外,還有《三秋圖》絹本,縱125.3、橫34.2厘米云,云南省博物館館藏[17]。
二、張船山的人物畫
張船山的人物寫照(曾為其夫人林韻征寫小照),風致蕭遠[18]。張船山一生繪人物甚多,據《張問陶書畫年譜》記載:他32歲時為妻林頎畫像,得其神似,并作《丹筆鐘進士圖軸》,33歲作《荷鋤圖》、《封侯圖》立軸,《賈閬仙故事》立軸;34歲作《東坡笠履圖》;35歲畫《賈長江祭詩圖》。36歲作《無量壽佛》立軸,37歲《湖山宦興圖》,作鐘馗《撫琴圖》;38歲畫《東坡像》,40歲作《柳如是小像》;41歲作《面壁獨悟》鏡心,《論道圖》,43歲作《觀音畫像》,今存。45歲作《歲朝圖》,48歲作《封侯圖》立軸,49歲作《綬天百祿圖》立軸。50歲時在揚州繪《水月煉師照》《李仙像》[19]。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張氏的人物畫今收藏于各地的有:《雪中狂飲圖》,1796年作,故宮博物院藏[20]?!秶T秋餞圖卷》,1801年作,卷、紙、設色,蘇州博物館藏[21]?!东@鹿圖像》,1802年作,故宮博物院藏[22]?!度宋铩?,1805作,扇頁、金箋、設色,廣州市美術館藏[23]?!哆_摩像》軸,紙本??v130厘米,橫31.1厘米。淡設色寫達摩渡江圖形。此幀作于嘉慶十年(1805年),現藏重慶市博物館[24]。另外,張問陶畫的《阿彌陀佛》還嵌在北京古剎之內[25]。1800年與朱鶴齡畫杜甫《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26],此畫為冊,紙,設色,37. 6*47. 2cm。遼寧省博物館藏[27]。其中《南臺寺飲酒圖》是一幅詩、書、畫三絕的作品。
《南臺寺飲酒圖》 ,墨筆紙本,縱138. 2 、橫52厘米。四川大學博物館藏。畫面圖像為疏林竹籬,高臺橫亙,老樹掩映,半露一屋,臨軒兩人,左右對坐,舉杯呼飲。此畫有兩大特色:一是所畫為成都風物的南臺寺(位于成都市南臺路,即今成都新南門汽車站一帶[28])。二是題畫詩特多,題者多達12人,而且大多是四川近代史上的名人,因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被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冊收錄,編號為川2—136[29]。這12位題畫詩的作者,可分兩組。第一組為張問陶(船山)及其同時代(清乾、嘉時代)的蜀中友人彭蕙支(田橋)、陳一沺(竺山)、蔡曾源(呂橋)、蔡曾沂(魯泉);第二組為龔照春(幾山)和他同時代(清末民初)的蜀中或旅蜀名士劉師培(申叔)、吳之英(伯朅)、廖平(季平)、曾學傳(習之)、謝無量(無量)、朱山(昌時、云石)。吳之英贊“超然圖畫表,跌宕尚精神”[30]。謝無量詩云:“卻觀此畫感我心,前輩風流成絕調?!痹鴤鲗W詩云:“仙人遺墨在人間,萬竿翠竹錦江水?!饼忟愦涸娫?/SPAN>:“百二十年兩壬子,陳跡過眼如秋煙”:“興來直欲傲詩伯,醉后時聞呼酒仙”[31]。從這些評論中,足見其書畫詩皆為性靈之作[32]。清代題詩唱和的風氣較明代更為盛行,一幅畫,一組畫引起數人、數十人題詩的事屢見不鮮[33]。此圖系張問陶題畫名篇,是四川書法名家最集中的畫軸[34]。。此畫創(chuàng)作的時間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閏四月初五,時年船山29歲,是張氏為贈送詩友彭田橋而作,一直珍藏于丹陵彭氏家族。民國元年,龔煦春從彭氏家中購得此畫,后于1949年入藏華西大學歷史博物館(今四川大學博物館)[35],被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冊收錄,編號為川2---136。
《達摩渡江圖》軸[36],紙本設色,縱130、橫31厘米。l951年王纘緒捐贈,現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此畫以淡設色寫達摩一葦渡江典故。衣紋用減筆描,線條簡逸拙樸,敷色清淡[37]。
張船山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李一氓藏[38]。這幅人物扇面畫畫了兩位賣花老農,一立一坐:立著的花農,戴著斗笠,擔里盛滿鮮花,像是剛剛出門;坐著的花農,梳著短髻,斗笠擺在身旁地上,一只筐里沒有花,已經賣完,一只筐里鮮花沒有擺滿,賣了一些。人物相向對話,生動傳神,細筆勾出身形、衣紋,略施淡彩。畫幅構圖力求靈活變動.參差錯落,避免平庸呆板[39]。
張船山的繪畫后世研究不多,遠遠不及他的詩詞,這是需要今后逐漸彌補的。
(唐林: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術史》作者。本文系正在寫作的《四川美術史》(下冊·元明清)成果之一)
[1]劉廷璧主編:《四川文物志?第四冊?書畫卷》,31頁。
[2] 《續(xù)修四庫全書》,1088卷,57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伯敏著:《中國繪畫史》(修訂版),462頁,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國美術五千年》(第一卷),462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版。
[5] 李玉文、程懷文著:《中國城市規(guī)劃中的山水文化解讀》,45頁,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7]參見胡傳淮:《張船山書畫年譜》,《張問陶研究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8]萬德敬:《明清唐詩詩意畫的文獻輯考與研究》,140頁。
[9] 江潔、謝歆編著:《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文物選粹》(繪畫),216頁。
[10] (清)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卷一,揚州績溪程邦瑞刻1807年。
[11] 李淑巖:《《法式善詩學活動研究》,178- 180頁,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12] 李淑巖:《法式善詩學活動研究》,168—178頁。
[14]參見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17)。
[17]云南省博物館編:《云南省博物館館藏精品全集》(書畫),108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8]劉廷璧主編:《四川文物志?第四冊書畫卷》,31頁。
[19]參見胡傳淮:《張船山書畫年譜》。
[20]黃歡著:《并非衰落的末世百年 清代中后期的“文士”人物畫》,240頁,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版。
[21]黃歡著:《并非衰落的末世百年 清代中后期的“文士”人物畫》,241頁,
[22]黃歡著:《并非衰落的末世百年 清代中后期的“文士”人物畫》,241頁,
[23]黃歡著:《并非衰落的末世百年 清代中后期的“文士”人物畫》,242頁,
[24] 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重慶市志》(第10卷),865頁,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5] 王樹村著:《中國民間美術史》,334頁,嶺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
[26]萬德敬:《明清唐詩詩意畫的文獻輯考與研究》,140頁。
[27]萬德敬:《明清唐詩詩意畫的文獻輯考與研究》,201頁,
[28]溫秀珍著:《張問陶及其論詩詩研究》,29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版。
[29]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154頁,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30] 《壽棟廬叢書》。
[31] 船山此畫作于乾隆壬子(1792),至民國壬子(1912),歷時120年,故云“百二十年兩壬子”。
[32]溫秀珍:《張問陶論詩詩及其詩論研究》,復旦大學2005年博士論文。
[33] 張晨著:《中國詩畫與中國文化》,185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4]吳康零主編:《四川通史》(清代卷),613頁,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5] 江玉祥:讀張問陶《南臺市飲酒圖》,霍巍主編《川大史學》(考古卷)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6] 江潔、謝歆編著:《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文物選粹》(繪畫),215頁。
[37] 江潔、謝歆編著:《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文物選粹》(繪畫),215頁。
[38]吳泰昌:《中國民間秘藏繪畫珍品李一氓藏畫選》(3),132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
[39] 吳企明著:《人文蘇州 詩畫蘇州》,45頁,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