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每位歷史人物都是反映當時社會某個側(cè)面的一面鏡子,因而人物研究理所當然地成為包括民國史在內(nèi)的歷史研究最活躍的課題之一。在近50余年的中國歷史研究成果中,數(shù)量最大的當數(shù)歷史人物研究。特別是近20余年,歷史人物研究所取得的成績與突破更是令人矚目,許多研究者從極端化、簡單化、臉譜化的“圍城”中突圍出來,不僅研究歷史人物的文治武功,他們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所做的轟轟烈烈的大事,而且不再繞開過去被認為是枝微末節(jié)的小事,并運用已被證明是有益的現(xiàn)代科學方法,多角度、多側(cè)面地研究、探討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文化素質(zhì)、心理、愛好、情感及其對歷史發(fā)展的微妙影響和作用。可以這樣認為,這是中國史學研究向深度、廣度拓展的標志之一。
吳十洲《民國人物綽號雜譚》(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版)是中國第一部研究民國歷史人物綽號的專著,也是一部極具“個性”的研究民國史的著作。
1.由表及里,以民國人物綽號為切入點,對有關人物的歷史活動及其作用、影響進行審視、評價。
綽號,又叫外號,既非父母所命,亦非個人意愿,而是“外”人或特定的人群用寥寥數(shù)字“道出一個公認的特征”,名號一出,即廣為流傳,如書中所介紹的“辮帥”、“老虎總長”、“馬桶將軍”、“毛驢將軍”、“吳大帥”等皆是。綽號往往有調(diào)侃的意味,但有時也表達人們的愛憎之情。
民國時期正是近代歷史上最動蕩不安的時期,也是思想異?;钴S的時期,各種人物不僅留下了他們的功績或罪惡,也留下了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綽號。其中一些影響較大而又頗多爭議的人物往往都有一個或幾個綽號,并流傳至今。正是他們,使民國歷史舞臺熱鬧非凡,正劇、喜劇、鬧劇連番開演。個性鮮明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綽號,成為民國史研究的一大亮點,如章(太炎)瘋子、黃 (季剛)瘋子、柳(亞子)癡子、李(宗仁)猛仔、于(右仁)胡子、八指將軍(黃興)等。
章瘋子即章太炎的綽號。章太炎一貫不拘小節(jié),一派名士派頭,聞人說他瘋顛則喜;他曾在群眾大會上妙論瘋顛,講得痛快淋漓,叫人拍案叫絕;他跑到刀山槍林的總統(tǒng)府門前,大發(fā)“瘋顛”,“以大勛章為扇墜”,大罵袁世凱“包藏禍心”。魯迅贊他“并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章太炎之“瘋顛”可謂到了極致,“瘋”得驚心動魄,“瘋”得淋漓盡致,“瘋”得叫人不禁想大叫一聲:“快哉!當浮一大白!”但在這“瘋顛”的后面,卻是對獨裁專制的拼死反抗,對獨夫民賊踐踏民主、共和的極大憤怒和以死抗爭,正表現(xiàn)了章太炎大無畏的民主革命家本色。章太炎的這個綽號,使章太炎的形象躍然紙上,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進一步“認識”了這位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
2.由淺入深,從分析人物綽號人手,闡述歷史,揭示歷史真實,幫助人們了解歷史,認識歷史。
民國時期,圍繞著保皇與革命、保衛(wèi)共和與反對共和兩大時代主題,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各派軍閥勢力之間,各黨派和各階級、階層之間,展開了異常激烈復雜的斗爭。
辛亥光復,革命者與擁護革命者紛紛剪辮,以示與清王朝決裂;?;收叨嗔艮p,以表?;省捅僦?。一時間,剪辮與不剪辮成為革命與?;实姆纸缇€與標志之一。“辮帥”、“辮儒”等應時而生,并成為封建頑固勢力的代表人物和千古笑柄?!稗p帥”張勛不僅自己不剪辮,而且不準部下剪辮,以表示誓死忠于清王朝。二條大辮子——“辮帥”張勛和“辮儒”辜鴻銘,說明了封建勢力絕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頑固性,說明了當時斗爭的復雜與激烈,也說明了反封建斗爭的艱巨性與長期性。再如,段棋瑞的綽號“北洋之虎,民國之狼”,更是生動傳神。北洋軍閥是近代中國歷史舞臺上的一個怪胎。它既興起于封建專制政權之中,又卵翼于帝國主義勢力之下,更以“共和國”的形式執(zhí)掌統(tǒng)治大權,實行黑暗統(tǒng)治。段的這個綽號,正表明了當時虎狼當?shù)?,北洋軍閥形同虎豹豺狼。
過去,許多研究者往往無視綽號的存在與作用,只是偶爾引用一下。其實,不少人物綽號及其他一些社會文化現(xiàn)象,往往可能給我們許多啟發(fā),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歷史,全面闡述歷史。
3.歷史既錯綜復雜又豐富多彩,既有戰(zhàn)爭與陰謀,又有和平與美好;既有血與火、刀山劍林、攻城略地、血流成河的一面,也有歌舞升平、興旺繁榮、安居樂業(yè)、幸福快樂的一面;歷史學既有嚴肅認真和一切以史實為基礎的一面,又有生動風趣、幽默詼諧的一面。過去,我們的歷史書“板著臉”的時候居多,常常叫人不敢“親近”?!睹駠宋锞b號雜譚》一書,從研究人物綽號人手,通過爬梳鉤稽、研究考證,在忠于歷史的前提下,著力發(fā)掘歷史生動風趣、幽默詼諧的一面,從而拉近人們與歷史的距離,讓人們貼近歷史人物,學習與認識歷史。幫助人們認識歷史并不“乏味”,歷史書原來是可以這么生動有趣的,從而熱愛歷史,學習歷史,在輕松的閱讀和開心的笑聲中受到歷史的陶冶與歷史教育。
4.書的前言很值得一讀。實際上,這是一篇頗有見地的關于人物綽號歷史與演變的學術論文。文中,不僅介紹了魯迅等大家關于人物綽號的看法、定義、分類等,而且還闡述了作者自己對綽號下的定義、綽號的特點、源與流,以及社會影響與社會學研究意義等。同時,還對民國人物綽號進行了科學分類:(1)擬音類。(2)擬態(tài)類。 (3)擬事類:A.用事功;B.用事件,引掌故;C.用職歷;D.用信仰;E.用甲子;F.用地名;G.用錯稱。(4)擬性類: A.用秉性;B.用嗜好;C.用口頭禪;D.用愛稱。認真閱讀前言,不僅可以獲得一些關于綽號的常識,而且對于讀者理解全書的內(nèi)容也是有意義的。
書中還有若干幅作者自己手繪的民國人物素描,十分傳神,表現(xiàn)了作者的多才多藝。
聽說臺灣遠流出版社即將再版這本書,我很高興。這是一件好事情,對于加強兩岸的學術文化交流,增進彼此的交往與了解,都是有益的。
我熱切地期待著這本書新版本的早日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