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友人送了我一本巴蜀書社2000年出版的《四川省志·外事志》,我如獲至寶。因為我在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和當代史,以及中共黨史的研究工作中,深感缺乏有關的外事史料供參考與佐證。我連續(xù)10多天,通讀了這本60萬字的巨著,收益良多,感觸頗深,今將對該書的初步認識略述如下,以同讀者交流,并同該書編纂者與各方家商榷。
一、主要優(yōu)點
1.開拓創(chuàng)新,志書奇葩。這是我對該書的總體好印象。我國自秦漢開始編修方志以來,四川編修的志書林林總總,但唯獨未見一本專記四川同外國交往之事的《外事志》,該書是我見到的第一本《外事志》。這固然是改革開放以來,四川外事工作迅速發(fā)展成績斐然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該書編纂者參與、總結了以往各種志書的體例、編修方法等經驗,結合今天編者工作的需要,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新志書。再從該書《編后記》中也可看出:四川省志編委會開始進行編志工作時,還未想到要編纂《四川省志·外事志》,1989年中共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轉的《〈四川省志〉編纂方案》中,只規(guī)定了由四川省政府外事辦公室承編《四川省志·政務志》中的《外事·僑務篇》,后幾經編纂者走訪取經,學習借鑒,設計體例,討論修改,直到1996年才最終確定了《四川省志·外事志》的編纂方案,又幾經辛苦工作才成書。所以說這本書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成果,是志書園中的一朵奇葩!但因初長成,養(yǎng)分不夠,還有一些缺點,所以此花開放未足,還不是盛開的,因此稱之為奇葩,當然奇葩也是難能可貴的了!
2.資料豐富,有不少是首次披露的,彌補了一些已出版的史志詞典書中的空白和缺漏,充分體現(xiàn)了志書“存史”的功能。例如,此書關于近代四川教案的記述,資料就很豐富。書中《四川教案統(tǒng)計表》、《四川歷次教案賠款統(tǒng)計表》,填補了以往論述教案書中的缺漏。該書關于留法勤工儉學的記述,資料也很豐富,那張1919年5月法國駐成都領事署發(fā)給陳毅赴法勤工儉學的護照存根,也是極其珍貴的資料。
3.該書頗具志書“資政”、“育人”的功能。例如,第二篇所記美國駐川領事館的建立、領事區(qū)域、開展的活動和該館官員一覽表等;第五篇論述的我省與外國在軍事、工、農、交通、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文化方面相互交流、援助的情況與成就;第六篇所記我省與外國互相交流專家、留學生和實習培訓人員的情況;第七篇所記我省與外國的友好城市連結的經過,發(fā)展經濟合作的內容與成就,以及對外國友好城市情況的介紹;第九篇所記對外賓、普通外國人的接待與管理,對外參觀、旅游點的設置和宣傳品印制等,不僅對各級政府官員確定有關的施政舉措,企業(yè)老總擬制業(yè)務計劃可資參考,實現(xiàn)其“資政”功能,而且也便于一般人等考慮旅游和出國留學、培訓與找美領館聯(lián)系工作時參閱。
書中關于教案的始末,重慶人民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斗爭,成都人民反對日本設領事館所發(fā)動的大川飯店事件的斗爭,以及涉及到有關抗日戰(zhàn)爭等的許多記述,都反映了四川人民的英勇反帝愛國精神,這也使該書頗具“育人”的功能。
4.圖文并茂,文字記述和圖表統(tǒng)計配用,相得益彰,行文也較流暢、簡潔,能形象、清楚地說明史實,這是該書又一明顯的優(yōu)點。
二、主要缺點
1.有的篇章對史料的搜集、審辨、采用和記述不夠妥當。例如,《概述》開頭就記有:“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國,蜀王子泮率所部兵將3萬及不勝兵者3萬,輾轉南遷到達交趾,建立安陽王國(今越南境內),稱雄百余年。”這段記述可能誤導讀者,似乎古代就有一支中國蜀人部隊打到越南境內去了。史實不是如此。在公元9世紀前,交趾(今越南北部紅河地區(qū))一直屬于中國中央政府或南方地方政府管轄的地區(qū),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百越民族的一個支系雒民生息繁衍之地?!妒酚洝の宓郾炯o》、《漢書·地理志》、《通考·輿地考·南越》等史籍中,都有確鑿的史料證明古代交趾屬中國領土。秦漢平定了嶺南廣大地域,還先后設立象郡、交趾郡,治理交趾地區(qū)。直到公元939年,越南人才以愛州(今越南河內市以南清化省)為根據(jù)地,打敗中國南漢(建都廣州)的駐軍,始建獨立的越南國家。因此,作為專記中國與外國之間發(fā)生各種交往、戰(zhàn)爭等事的外事志,記述秦滅蜀國,蜀王子泮率部眾入交趾建立安陽國之事,是不妥當?shù)?。因為這是中國境內各割據(jù)王侯國間和各民族支系間的戰(zhàn)爭或是民族遷徙,在當時是很自然的、正常的。這些事寫四川史可以論述,編修外事志則不需記述。況且蜀王子泮率兵將入交趾建安陽王國一事,是史家質疑的、有爭議的事。在史籍《水經·葉榆水注》所引《交州外域記》和蒙文通、徐中舒、鄧少琴、段渝等著名史學家的著作中,關于蜀王子泮在交趾稱安陽王一事的敘述是有爭議的,甚至鄧少琴的《巴蜀史稿》書中就不承認有此事。而且一些正史文籍和權威史家的論著中,一般的說法是“稱安陽王”,而不是“建立安陽國”。稱王與建國的概念是不一樣的。稱王表示臣服中央政權,建國則是與之脫離,所以古有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君可封賜侯王之說。安陽王泮也好,南越王趙佗也好,都是受秦漢中央政權節(jié)制管轄的。消滅安陽王的南越王趙佗,原本是秦軍平定嶺南時的下級軍官,后任南海郡(郡邑在番禺,即今廣州市轄的番禺市)龍川縣縣令,勢力擴大后,他據(jù)番禺稱南越王,仍受秦節(jié)制,滅安陽王后,歸屬西漢中央政權。可見當時的安陽王、南越王都不是獨立的國家。至于有的偏史資料和“燈下聊天”編造的《蜀人遠征之謎》的故事里,多有錯訛,是不足為據(jù)的。編纂志書要慎審史料。只有立準史料,才能使志書成為信史。
該書第五篇中把曾為了中美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需要,于川西修建四個大型機場一事記述在“援外”那章的“軍事”一節(jié)里,這也是使用史料不當??谷諔?zhàn)爭是中國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國是主體,并早于美國抗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才對日宣戰(zhàn),中美結成同盟國,美國出于其國家利益的需要,才按美國的“租借法案”,出錢、出人和物資,來華幫助修筑中美空軍抗日共同使用的機場。中國政府當年很重視這項修筑機場的工程,因命其為“特種工程”,從其稱呼和含義上都看不出有什么“援外”的意味。本來這是以我國為主力,在本土上修建抗日機場,怎么是“援外”呢!這倒是一件美國的軍事“援外”之事,在我國則是引用“外援”,所以宜放在“外援”那章里去記述為妥。
2.該書有的篇章對重要史料有缺漏。例如,第五篇“援外”那章的“軍事”一節(jié)里,就未記述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四川人民抗美援朝的各種重要資料,如四川參加志愿軍的人數(shù)、支援的物資、飛機、大炮數(shù),人民捐錢,捐物,加緊生產援朝抗美的動人事跡和成就,以及黃繼光、邱少云等戰(zhàn)斗英雄的事跡等,都是應該記述的,但卻漏記了。再如,記述“成都大川飯店事件”那一節(jié)里,就未記述事件的重要見證人之一張曙時寫的《我在四川是怎樣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一文。張曙時是當時中共中央派入四川做省主席劉湘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他在該文里講了他和四川共產黨組織在反日的大川飯店事件過程中所做的種種工作及起到的重要作用。缺漏摘記該文是個遺憾。
3.該書的體例還不夠完善。各種志書普遍都設計有一篇人物傳,以記述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跡。近現(xiàn)代和當代知名的川籍外交官、外事工作者如宋育仁(1894年出任中國駐英、法、比、意四國參贊)、郭汝瑰(1947年前后任中國駐英使館武官)、陳毅、曾涌泉等等,他們的重要生平和外事工作業(yè)績等,理應在該書人物傳中記述。但該書未設人物傳篇,無法記入,是不完善的。
綜觀該書,優(yōu)點是主要的,缺點是次要的,瑕不掩玉,無損于該書是志書園中的奇葩!希以后續(xù)修該書時,注意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讓這朵奇葩定會開放得更加艷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