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我收到了由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師范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聯(lián)合組織編纂出版的《巴蜀文化系列叢書》,我抽出其中段渝研究員著的《玉壘浮云變古今——古代的蜀國》這部專著來粗讀一遍,雖然理解不深,體會不夠,仍擬從宏觀上來談點我對這部著作的初步看法,供學術界和各界參考。
首先,我認為,要在目前條件下寫出一本較為完備、科學性強的古蜀史,其難度是非常之大的。因為,現(xiàn)存的蜀史文獻不但實在太少,而且矛盾百出,殘缺過甚,這勢必有待于考古的重要新發(fā)現(xiàn),進而結合非常有限的文獻材料進行復原蜀史的研究工作,庶乎可完成其書的著作任務。再進一步就考古學的觀點來看寫作本書的難度??脊艑W的功能和意義就是復原歷史,其具體任務至少有二:其一即是創(chuàng)造歷史,這是指新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其功能在于復原沒有文字記載時代的原始公社史,即人類的初史,或史前史,其難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其二是補充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校正文獻記載和印證歷史文獻的記載。而古蜀史的復原工作,由于史前歷史幾乎完全缺載,即使是有文字以來的歷史也由于文獻缺如而不成其為史,所以必須依靠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的成果,再加上對有限文獻進行爬梳清理,在歷史學和考古學密切結合的系統(tǒng)研究基礎上,才可能構筑起古蜀史的歷史框架,也才可能寫出一部古蜀史,其難度之大實與創(chuàng)史相去不遠。因此,我認為本書的研究和著成,實際上是一項篳路藍縷艱苦締造的拓荒工程,應予充分肯定。
其次,從內容上來看,該書有10章22節(jié),此外還有前言和結束語。從史學的要求來看,全書章節(jié)目的安排具有相當?shù)目茖W性,從古蜀文明的起源、發(fā)展和演變的視角,來貫穿和逐一展開古蜀歷史與文化的全部內容,使人耳目一新。該書內容全面系統(tǒng),已經(jīng)具有國別史(亦可視為斷代史)應有的方方面面,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現(xiàn)存文獻材料和公開發(fā)表的考古資料,材料相當扎實,僅頁下的注釋就達近千條之多,還不連正文中所引豐富資料的出處,由此亦可看出作者用功之勤。不僅如此,本書作者還對古蜀史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研究,多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創(chuàng)見,其中不乏精當之論,使其居于學科的前沿位置,這對今后的古蜀史研究是一個新的開拓,無疑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本書的研究還具有廣闊的視野和高深的眼光,多從中外比較研究的角度來探討問題,不但信息量大,宏闊深入,富于理論性,而且這種研究所做出的結論也更加具有科學性,讀來令人信服。
古蜀史的研究,自來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早產(chǎn)嬰兒,極需后天的關懷撫育,否則難以正常地成長為一個健康的人。這里所說的先天不足,系指前面提及的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嚴重不足。所說后天的關懷和撫育,系指研究者的艱苦工作。作者在該書前言中說本書是“探索的一個嘗試”,這是實事求是的。正是這種艱辛的探索,使得古蜀史這個先天不足的早產(chǎn)嬰兒受到后天的關懷和精心撫育,使他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健康人,把古蜀史研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傊緯某霭孢M一步推動了古蜀史的學術研究,必將把它引向更加廣泛和深入。
〔作者簡介〕李復華,《四川文物志》總編、四川省博物館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