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中華民族十分珍貴而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與弘揚,嫘祖文化研究與宣傳正方興未艾,這是有功于千秋萬代而功德無量的事業(yè)。
嫘祖,歷代史籍均記載為“黃帝元妃”,又記載她“教民養(yǎng)蠶”,“治絲繭以供衣服”,稱頌為中國蠶桑絲綢之祖。嫘祖,又寫作絫祖、累祖。早在先秦青銅器銘文中,就有 姓,孫詒讓認為 字為嫘祖二字合文(《古籀余論》)。從字形結構分析,嫘、纍由畾得聲,且 字為古文祖字,從女表示性別。因此,字讀為嫘、絫、累,其實為嫘祖二字合文之?。ㄊ∪ニ灾担?。陳直先生認為:“傳說之黃帝元妃嫘祖事或有征?!保ā妒酚浶伦C》)在《左傳》里,我們可以讀到纍姓,應劭《風俗通》、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以為嫘祖后代。從姓氏學的角度看,“女生曰姓”(《釋文》),“因生以為姓”(《說文》),“姓謂子也”(《釋文》),因此從春秋往上追溯,從《左傳》記載的“纍虎”往上推,其始祖為嫘祖,這完全符合中國上古所謂“姓者,
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通鑒外記》),而“姓千萬年不變”(顧炎武《原姓篇》)的原則。從這個角度來認識,作為黃帝元妃的嫘祖,歷史上確有其人,決非后人憑空捏造,應當說是信而有征的。
嫘祖被歷代視為“先蠶”,漢代以來歷代皇室有“祀先蠶”的大規(guī)模祭祀儀式和活動,目的在于通過這些儀式和活動“以勸蠶事”,推進養(yǎng)蠶栽桑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而促進農業(yè)的興旺,帶動經濟的繁榮。所以,在中國古代,嫘祖其實已經化為一種文化符號,成為激勵農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進步的一種動力,包含有經濟的、科學技術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種因素。同時,作為黃帝元妃,嫘祖受到歷代皇室包括少數民族所建政權的高度尊崇,因而又被賦予了中華民族人文女祖的崇高形象,和中華民族凝聚力源頭所在的文化內涵。由此可見,對于嫘祖,我們應當從發(fā)明創(chuàng)造、科技進步、經濟開發(fā)以及民族凝聚力這四個方面去加以認識,深入發(fā)掘其文化內涵,并加以大力弘揚,以推進西部大開發(fā)的步伐,促進我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
四川省鹽亭縣有著豐富深厚的嫘祖文化資源,各級領導和全縣人民著意于發(fā)掘、研究和宣揚嫘祖文化已有多年,并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從1994年初該縣成立嫘祖文化研究會起,我有幸參與其事,拜讀過不少很有份量的學術論文,并數次考察該縣所屬金雞、高燈等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和遺跡,尤對全縣人民大力宣傳嫘祖文化的高昂熱情深為欽敬,故于1996年11月完成四川省重點軟科學項目“嫘祖文化”的研究和撰著,對嫘祖與中國絲綢的早期起源以及嫘祖與巴蜀蠶桑絲綢的起源等課題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由此對嫘祖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對于嫘祖文化的全面深入研究目前還處于興起的階段,希望得到各級領導、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關注,使嫘祖文化的研究、宣傳和開發(fā)再上一個新臺階。
蔡振邦先生多年來致力于嫘祖文化的研究,取得多方面成果,并對鹽亭縣的嫘祖文化建設多有貢獻,其鍥而不舍的精神令人佩服。這本《嫘祖文化論叢》,匯集了他多年研究的主要成果,它的出版,無疑將對嫘祖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開展產生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