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笛福說,對災難的懼怕要比災難本身可怕。天津港大爆炸之后,一名從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中走出來的白領說:“如果沒有心理援助,我恐怕一輩子都將被爆炸現(xiàn)場與鮮血、殘肢有關的記憶裹挾,無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币幻诒贝ǖ卣鹬惺ルp臂和左腿的女士說:“我曾三次自殺,都被人發(fā)現(xiàn)后勸住了,后來心理專家走進了我家。我不能再自殺了,怕所有幫助過我的人難過?!碑斚碌男鹿诜窝滓咔榻o社會帶來了巨大影響,不僅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在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患者、隔離觀察者、醫(yī)務人員乃至社會大眾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全國各地尤其是湖北地區(qū)心理援助的需求呈現(xiàn)激增的勢頭,這再次喚起了人們對心理援助的高度關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迅速出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指導各地科學、規(guī)范地開展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最新文章也指出,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開展全面的心理援助非常重要。
2019年底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心震”帶》,是我國首部以文學形式全面反映災后心理援助的圖書。作者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向公眾普及心理援助知識,同時深入刻畫了我國心理學工作者與廣大人民群眾真情相守、共渡時艱的動人場景。這樣的作品不僅可提高人們對PTSD的認知,而且能促進人們心理援助意識的提高,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人們心理恐慌的當下,再讀這本書,更多了一重現(xiàn)實意義。
曾發(fā)表我國首部地震災難題材小說集的著名作家秦嶺,為創(chuàng)作《走出“心震”帶》,走遍了北川、德陽、舟曲、鹽城、天津港、沁源、大同等當年的地震、爆炸、火災、礦難災區(qū)進行調研,同時還查閱了國內外70多種資料,走訪了350多位當年參與災后心理援助的心理工作者、志愿者和死難者家屬,整理采訪筆記達60萬字,最后成稿40余萬字。作者構思巧妙,打破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將心理健康知識、災后心理援助過程、專家訪談對話、心理學工作者及志愿者親身經(jīng)歷、心理援助個案自述等有機串聯(lián),使得作品既富有文學性,也極具知識性。
《走出“心震”帶》中“心理臺風眼”效應一章令我印象深刻。眾所周知,心理學是舶來品,大家所熟知的心理效應,如首因效應、破窗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等,無一例外都是國外的研究成果,而“心理臺風眼”效應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李紓研究員提出的概念?!靶睦砼_風眼”效應是我國災后心理援助工作中所取得的學術理論成果,標志著我國的心理援助工作提高到了科研的高度。該概念描述了越接近高風險區(qū)域,心理越平靜的現(xiàn)象。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后,竟然也出現(xiàn)了“心理臺風眼”效應: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而且他們一旦感染,發(fā)展成重癥甚至死亡的概率更高,盡管如此,老年群體中的一大部分人對新冠肺炎并不以為然,甚至抱著僥幸的心理。這導致年輕人費盡心機、出盡奇招去勸服老人家出門佩戴口罩、減少不必要外出、及時關注身體狀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年輕人興許還可以試試向老年人介紹《走出“心震”帶》講到的“心理臺風眼”效應,以更好地勸服老人們做好自我防護。
2008年,被稱為中國災后心理援助元年。從當年災區(qū)頗具諷刺的“防火、防盜、防心理咨詢”標語,到如今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心理援助的意義,我國的心理援助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長張侃說:“在汶川地震之前,我國沒有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災后心理援助體系,但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災區(qū),我們的心理援助不光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而且構建了體系,組建了隊伍。它開啟了未來,為之后的各種災難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經(jīng)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說:“這十年,是中國心理援助的一本大賬,字里行間,其實都是蹚出來的路。”自2008年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參與了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天津港爆炸等13個災區(qū)的心理援助工作,建立起18個心理援助工作站,培養(yǎng)了一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災后心理援助隊伍;2015年成立的全國心理援助聯(lián)盟,更是再一次壯大了我國心理援助隊伍,促進了心理援助規(guī)范化發(fā)展,推動了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國家政策和服務體系。
十年來,一有重大災情,都少不了心理學工作者的身影,他們和眾多的美麗逆行者一樣,前赴后繼,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心理創(chuàng)傷人員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此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的心理學組織、心理援助專家、心理學工作者的動員比以往更為積極迅速,心理危機干預對策的制定比以往更為科學高效,心理援助的手段也比以往更為多樣和便捷,這一切正是過去十年的積累和經(jīng)驗,為我國心理援助領域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心理援助行動的廣泛開展加強了人們的心理免疫力,撫平了疫情留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傷痕,為處于疫情惶恐當中的人們打下了一支強“心”針。